1967年,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小龙与伊鲁山度和学员们
记者:第一次去李小龙的国术馆时,有什么印象?
黄:在李小龙的国术馆看到他所做的表演后,觉得他本人的动作并不是那种传统及古典的流派风格。
李小龙的姿势及演示动作与传统的中国武术并不相似,他的动作较为特殊且具有独创性。
当时的我心中有个声音响起:“就是这个,我想学这个。”
黄锦铭师傅示范截拳道擸手铲锤
李小龙和伊鲁山度在国术馆内我学员们示范讲解拍手标指技术
李小龙指导黄锦铭等拍手直拳攻防
记者:在练习上有没有什么比较特殊的地方?
黄: 在中国城的开放学校里,有60%的技术,是以拍手为主轴的近身技术(Trapping),剩下40%是还未完成构思的截拳道拳法及踢法。
在这之后,李小龙与我一对一个人课的上课内容,慢慢成为后来截拳道的基本。
就像在这次研讨会中说的那样,李小龙有关拳击以及西洋剑的研究内容,当时并没有在中国城国术馆中教授过。所以 那个时期在国术馆学习的人,现在仍就以咏春拳为技术中心来思考,他们没有被教授截拳道中关于拳击与西洋剑的部份,但是那时的李小龙已经慢慢将咏春拳的技巧放下了。
1966年,李小龙在家中进行静力训练
1973年,李小龙香港家中的负重训练器材
记者:李小龙除了技巧之外,其扎实锻练的肉体也令人称道,他有什么特别的重量训练吗?黄师傅当时也有一起练习吗?
黄: 全体性的肌肉锻练都有,特别是为了武术发力方面所设计的训练,我在当时不只是单纯的做训练, 我也从解剖学上学习到各式各样的肌肉特征。
首先是前手拳,从锻练会使用到的前手拳肌肉开始,较为 重视推肌的训练。
记者:比如伏地挺身之类的训练吗?
黄:是啊!首先是伏地挺身。然后卧推杠铃、腹部肌群、将固定之重量放置于颈部,以足腰动向上举起等,练习胸、背、腰、腿等大肌群。
最主要的是「 能够作用的肌肉」,并非像健美先生般,只是为了外表好看而练,不能变成如机器人般僵化的动作。
1967年,李小龙在家中采用简易桩靶进行标指训练。图右是处于分解状态的木人桩
记者:李小龙有像在练习咏春拳那样,藉着打击木人桩来练习的训练吗?
黄:没有。 在1967年时,李小龙搬到洛杉矶,他的木人桩一直是零件分解的状态。甚至到1969年都还没把木人桩拼装起来,在这之后就没有看他使用过。
记者:李小龙有在训练如中国武术的「套路」,空手道中所谓的「型」吗?
黄: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套路知道很多,如咏春拳、螳螂拳、太极拳等等。
记者:黄师傅有见过李小龙练习套路吗?
黄:李小龙在60年代初期及移居洛杉矶之前,都存留着一些练习套路的影片,大家大概都知道。但遗憾的是, 我本身很少看到他练习套路,有的时候也只是练习两三个动作而已。
记者:李俊九有和黄师傅您见过面吗?
黄:有见过两三次面。李小龙常常被李俊九邀请到比赛会场上,有时我也会跟着去会场而见到李俊九。还有一次在1972年到香港拜访李小龙时,正巧遇到李俊九,当时相谈甚欢。
黄锦铭和李俊九在加州马布里海滩拍摄技术照
李小龙VS黄锦铭。为《黑带》杂志拍摄技术和封面照
记者:李小龙对其他运动或武术有表示过兴趣或喜好吗?
黄: 李小龙对任何运动或武术都很感兴趣,大部份都是通过书籍来了解。与他论交的武术家及运动家很多。
书籍方面, 有关拳击的书就多达270本左右,还有60余册的西洋剑相关书籍,而其他武术书籍收藏上并不多。
记者:关于李小龙的目标,黄师傅您有直接向他本人询问过吗?
黄:没有直接的询问过。在武术方面,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够有如此荣幸,我很幸运能够成为他的好友并且直接向他学习,成为少数能够获得当时李小龙武术经验及武术研究心得的人。
我那时在李小龙的国术馆中学习,也到他的家中接受李小龙个人指导,所以对于这两方面的教学能够充分了解。
记者:黄师傅你做为李小龙的后期弟子,随着李小龙知名度逐渐上升,其态度有对您改变过吗?
黄:态度一点都没变,反而对我更信任更友好。
在李小龙家后院进行滑轮组控腿训练的黄锦铭师傅
记者:李小龙在教学上有什么特征呢?
黄:基本上,技巧方面与其他指导者大致相同,但 李小龙在思考上着墨更深,他常以「 如何去思考」、「 抱着如何思考做出更好的训练」来教导我,所以我在自我练习及教学时亦如此要求。
现今,很多人会去教导多样的技巧,但是我更重视「 为何如此做」、「要如何去做」;
重要的是老师要在思考上去下功夫,常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我常常通过教学生时,学生的反馈来教导自己。
李小龙指导黄锦铭等研读专业图书,提升武术理论学养
记者:黄师傅您在李小龙逝世后,以什么方式来继续截拳道的修练呢?
黄:开始的两三年内,是以李小龙生前的教授练习为主,然后开始研究李小龙遗留下的笔记, 花了约15年时间将其生前的教学、思想逐一了解,再花费近15年时间系统性的整理并完成截拳道架构,之后才开始对外教学。
记者:在开始教学后,黄师傅您有在其中多些变化或添加技巧吗?
黄:没有,什么也没改变。我在指导学生时, 只有基本的5、6种拳法,3、4种踢法而已,并没有添加任何技巧。
记者:黄师傅您觉得自己在截拳道上有没有哪些比较大的改变?
黄:比较大的改变在于「 步法」上。步法变的更细微、灵活,自己对于步法的掌控也更得心应手。
▼
戳武侠小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