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这个病就难治了。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效果不明显,老人家索性连药都不吃了。
这位朋友摇着头对我:“医不自医。老唐,你给老爷子看吧。”当我嘱咐老人家不要吃鸡肉时,老人立马表示愿意接受。这可真奇了怪了。
2、有恃无恐,一拖再拖
很多医生仗着自己水平高,对自己身体的一些不适毫不在意,总觉得能治好,再等等也不迟。结果等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治不好了。更奇怪的是,很多医生都死在自己最擅长的那个病种上。
也有很多医生家属仗着家里有医生,也不注重养生,生了小病不注意治,不注重养。
另外,由于整天跟病人打交道,临床所见各种严重病症,所以见到自己和家人的一些小毛病也不太在意。一拖再拖,终于拖成了大问题。治不好了,追悔莫及。
3、医不自信,水平有限
还有的医生,敢于给别人开药,但不敢给自己和家人开药。为什么呢?他对自己不自信,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水平不行。
给别人开药,那是出于工作,而且别人的死活与自己似乎关系不大。但是家人就不一样了,他不能以对待病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家人。
这种医生是大有人在。医不自医,在这种医生这里,成了一个很好的遮羞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个医生给自己和家人开了药以后,没有效果。为了在家人面前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医不自医”。这也为去求别的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4、情深义重,关心则乱
有人也许会说,那么就是水平较差的医生会出现“医不自医”了?也不尽然。
医界有一故事,名医王叔和的母亲病了,王开了很多方子,总不见效。于是焦头烂额,自言自语:“若非亲生母,定用白虎汤。”这话被他徒弟听见了,就毫不犹豫的开了一剂白虎汤,果然效如桴鼓。
王叔和的水平当然高啦,但因为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顾虑就会多一些。顾虑之下,水平往往不能正常发挥。
有个成语叫“情深意重”,感情深,用意就重。用意一重,执着就多,思虑就多,关心则乱,这也是医不自医的一个重要原因。
END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个“赞”和“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吧!
也非常欢迎大家加入【 唐略健康生活共享群】,我们一起交流四季养生和相关健康知识。
加入【唐略健康生活共享群】
共享健康生活
关注“清艾轩”和“传统中医唐略”
让生活更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