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鳐的繁殖能力弱,人类一发达,所有 相关水域的锯鳐通通遭了殃。现实地中海附近的锯鳐灭绝了,到现在,所有的锯鳐科鱼类都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最高级别的附录中。那么人们为什么对锯鳐这么感兴趣呢?
我们知道人们捕猎鲨鱼,为了鱼翅。而捕猎锯鳐,一方面可以获得鱼翅,最抢手的却是那根大宝剑。
例如印第安人用锯鳐的吻部当做切割器材,菲律宾人新西兰人把锯鳐的吻部当做武器,秘鲁人流行斗鸡,就把锯鳐吻部的锯齿装在鸡爪上,增加杀伤力。等等。
而到了中国,人们就开始用锯鳐的吻部搞起了“封建迷信”,文献记载清朝海边渔民抓到锯鳐,会第一时间砍下这个锯子一样的吻部:
“悬于神堂,以为厌胜之物。”
所谓厌胜就是辟邪。这个传统知道今天还存在,在台湾省,有一个“跳大神”的活动就是拿着“鲨鱼剑”做法,这个所谓的鲨鱼剑,其实就是锯鳐的吻部。施法的人用鲨鱼剑抽打自己身体,打出血据说可以神灵附体。想一想也能知道这是多么愚昧的一种做法。
锯鳐的锯齿有多少种?
锯鳐属于锯鳐目下的锯鳐科,分2属5种,我们中国有尖齿锯鳐和小齿锯鳐。曾经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带亚热带都是常见物种,所以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古代艺术品中,都能看到锯鳐的形象。
上文说的在台湾地区迷信使用的锯鳐齿,其实是尖齿锯鳐的吻部。因为尖齿锯鳐的吻部有一段没有锯齿,可以手握,并且长度和剑类似,就成了作为手持法器的最佳选择。
而窄吻锯鳐和小齿锯鳐的锯子又粗又长,是没办法手持的,更多的被用来当做镇宅镇庙的宝物,供奉起来。
而且因为锯鳐属于卵胎生,它们的宝宝在体内孵化,所以残忍的人们甚至会取出雌性锯鳐肚子里的宝宝,把宝宝的小锯齿也做成小号的工艺品。可以说,锯鳐的生活太难了。
锯鳐的吻到底是做什么的?
锯鳐的锯齿看起来非常恐怖,它对于锯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有两个意义。
第一:锯鳐的齿是他的感知雷达。锯鳐视力极差,生活的水域又比较浑浊,所以它的吻部,其实是布满生物电感受器。它们靠生物电感受器传回的信号,来感知是否有食物在自己周围。
第二:锯鳐的齿负责杀死猎物。当锯鳐感受到猎物后,会迅速摆动身体,用锯齿把猎物“戳”死,没有错,就是戳死。这些齿的本质根据科学家推测,是由鳞片演化而来,并非由牙齿变化而来,就好像刺豚的刺一样。虽然是鳞片,但威力和坚韧度极高,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
(古代西方文明记录中关于锯鳐的形象,大多是可怕的,上图)
锯鳐看起来可怕,但实际上性格是非常温顺的,它们只会食用一些底栖鱼类或者小动物,吃饱就算完事,绝对不贪吃。而且性格温和,虽然体长六七米,但从来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见到人它们可是非常怂的。
所以清朝的记录里有写:“渔人云:此鲨状虽恶但性善。”
锯鳐是两性繁殖,并且可以适应咸水和淡水生活。锯鳐的幼体会选择进入淡水,这是因为淡水的河水有丰富的养分,河底有大量食物,并且淡水里没有天敌。幼小的锯鳐在淡水里长到2米左右,淡水里的食物无法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游回大海,最终长成一个六七米的大怪物。
早在20世纪初,锯鳐还是热带亚热带各个水域常见的鱼类,但仅仅过了七八十年,锯鳐就开始呈现了大规模灭绝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不用想也知道:全都是人类对锯鳐齿过分追求的原因。
现在这些残存的锯鳐,甚至连配偶都无法找到了,它们生下来的幼体,体质也越来越差。
我们总是在用奇奇怪怪的需求,来让野生动物一点一点消失,即使有相关公约管控,仍然有大量人在偷偷捕杀和贩卖锯鳐的工艺品。你们猜,当你用着锯鳐的吻做成的工艺品,保平安的时候,那些苟活的锯鳐在做什么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