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面对如此困境,网上的段子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有人发出了“阿里的市值用了2年时间从8500亿美元跌到了1900亿美元”的感慨,但是“快手员工”不同意了,并且在下面评论:
“我们从400到46只用了一年半,互联网是个比效率的地方,还是我们的效率更高~~~”
图片来源:网络
我一看,确实如此,从去年2月份港股快手(1024.HK)最高点415.00到今天的47.650,快手股价跌了88.52%,而时间也仅仅用了一年半多,效率论的话,这波我站快手!!!
其实,股价反映的是公司发展情况,而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
从内在因素来看,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一直在烧钱较量,时刻在互联网市场寻找新的赛道,甚至连买菜这点“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然而,当字节系在赛道的主战场短视频大获全胜后,整个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没有新兴赛道和能够快速增长的业务了。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衰退,这些站在山顶的人一定会走下坡路,那么接下来就是存量市场和存量用户之间的斗争,最近两年互联网行业收入普遍下降就是一个下山的结果。
从外部因素来看,2020年以来,疫情蔓延全球,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滞涨期,保护主义抬头,加上贸易Z的影响,中概股在2022年3月份迎来雪崩,156家中概股市值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
阿里巴巴和快手身为中概股的一员,自然也就难以幸免。
当然,核心还是业务增长没过去那么猛了,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它的业务版图涉及的内容广泛,以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娱乐等几大板块为核心。但总体上还是依靠电商这个重头戏向外铺开的,而国内消费一片萎靡之下,就导致了电商供血不足,其他业务板块也受影响。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快手,现在的互联网企业突出一个“难”字,不过随着双十一的临近,我认为这反而会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机会。
首先,双十一别名“电商大战”,拼的就是电商之间的较量,而阿里巴巴作为电商界的绝对一哥,实力还是很强的。
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2009年-2020年,阿里巴巴双十一的交易额数字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到了2021年11月12日零点,这个数字定格在了5403亿,这背后展现出来的是阿里巴巴在电商方面绝对的统治力,今年的双十一,值得继续期待。
其次,这些互联网公司所在的港股市场目前是妥妥的估值洼地,恒生指数的估值已经很低了,恒生科技指数也调整到了均值附近,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现在的港股已经到了十分合理的“击球区”!
第三点,复盘港股2015(港股通开通后)至2021年国庆节前后港股市场表现能发现,节后港股的赚钱效应显著改善,恒生指数上涨概率达71%,宽基指数中恒生科技、恒生国企普遍领涨,行业中可选消费、金融、互联网占优,主题板块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等上涨概率高。
低估值的“击球区”+节后普涨的赚钱效应+双十一电商效应,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下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港股互联网龙头们在四季度乃至未来能重回巅峰,毕竟它们回来了,公司才能继续前进,投资者才有钱赚不是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